Homepage >>
forum01
testpage

企业跨界助力扶贫攻坚:做自己擅长的事
Jun 27.2018 07:23 PM


脱贫攻坚声急,行动者们探索出了各自的道路。


致力于农产品销售的社会企业以及非社会企业的金融机构、房地产公司,如何在扶贫事业中发挥力量?面对日新月异地互联网时代,扶贫参与者们如何借助传播扩大影响力?同地方政府打交道,该以怎样的姿态?


6月1日,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2018年会召开,在“用传播思维跨界联动、资源整合,助力扶贫攻坚”的分论坛上,多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在扶贫攻坚中的珍贵探索。


跨界扶贫,找准自身优势


作为证券行业中的佼佼者,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非仅仅是如外界所见那般“高大上”地同市场资本对接,“谈钱的事情”。近年来,这家公司响应中国证券协会“一司一县”的扶贫号召,开始思考如何扶贫,并有所探索、实践。 那么作为一家证券公司,到底怎样跨界扶贫?


天风证券品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鞠彬彬称,作为一个全牌照的证券公司,有资质、有牌照、有人才,最应该做的是帮助一个贫困县做好产业规划。


“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优势,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,”鞠彬彬说,比如利用政府平台及证券公司自身优势,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帮助贫困地区从市场上融钱,“这两年一共融资了52.3亿元,其中去年就达24.2亿元,从产业扶贫来说,成绩属于第一方阵。”


但扶贫不是融到了钱就行。“扶贫先扶智,不是你扶了多少钱或者融了多少钱,我们还要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输出,帮助他们做好产业发展和规划。”鞠彬彬称,该公司对接了6个国家级贫困县,每年定期或在对方需要时,组织专家前往当地开金融讲座。


“专家不会直接捐钱,但智力输出更重要。对贫困县来说,很少能够接触资本市场最前沿的专家。企业怎样可以上市,政府怎样可以融到钱,扶贫债、绿色债能不能发——这些知识他们平时很难触及。”鞠彬彬介绍。


这种智慧扶贫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政府和企业层面,而是下潜到个人。


“我们帮助县域政府合理规划产业发展,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接资本市场,中型企业找到自己的产业方向,帮助小型企业理清思路、对接资源,这是我们擅长的,”鞠彬彬称,公司会在对接的贫困县里设金融扶贫工作站,并派驻工作人员。“主要帮助贫困农民做好金融危机防范。有些贫困户好不容易存了一两万元,却被一些非法集资产品套了,怎样引导他们做好积极的投资、理性投资,这也很重要。”


作为房地产服务企业,易居中国在扶贫这条路上同天风证券一样,不是简单地“付出爱心”、粗暴地砸钱,而是找准自身优势,将扶贫当做事业来做。


易居中国联合创始人朱旭东称,该公司从2015年开始至今,摸索出了一条道路:成立了“易居乐”,用城市社区力量支持农业发展。“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,把产地和消费者连接起来,让贫困村的好产品直接跟社区居民的家庭消费对接起来。”


朱旭东曾前往广西桂林龙胜县一个山村考察,那里有上千户侗族老百姓,靠着梯田种红糯米,“结果越种越少”——赚不到钱,年轻人走了,只有老年人守着。“田产分到各户,他们的生产能力难成规模。因为没有钱去买化肥和农药,红糯米完全靠山清水秀自然环境种出来的,从播种到收获要160天,很环保。”朱旭东说,在贫困县,农户基本都会面临销售困难,无法转换成收入,就无法脱贫。 “所以要真的帮助他们解决这个事情(贫困),不是简单付出爱心就可以达到,必须要有系统性的、产业化的思考。”朱旭东称。


从“用社区的力量来支持农业发展”这一理论基础出发,去年12月,易居中国在国家扶贫办、中国扶贫资源服务促进会指导下成立了中国社区扶贫联盟,目前合作社区已经超过了一万家。


以传播联动社会资源


投身扶贫事业三年,朱旭东发现,企业的力量仍然有限,影响力和规模扩大需要媒体支持。


“去年我们投入将近四千万元,和东方卫视、新浪微博一起做了中国第一档明星扶贫公益节目,周三晚上播出。很幸运,这个节目播出期间都是当晚全国收视率第一名。”朱旭东称,节目前后共有31位明星参与,总共拍摄了五个月,去了8个省、13个城市、6个县,做了7款产品,最终通过电视和互联网,卖了超过四千万的货量,很受欢迎。


该公司同时建立了微信公众号“乐农社”,上线一年,注册会员已达八万家。“这是推广销售平台,农民可以上去注册,发布产品,社员可以申请做队长,来帮农民进行推广销售。”朱旭东说。实际上,这也是在利用传播的力量,进行资源整合。


印度人力车银行创始人、农村发展中心执行理事普拉地普·萨玛赫(Pradip Sarmah)在发言中也提及这点。


“在减贫脱贫过程中,要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——这可以帮助我们去做宣传,在减贫中扮演关键角色,”普拉地普·萨玛赫称,以印度的经验来看,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媒体触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,进行直接交流。对媒体而言,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,也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宣传力。


致力于农产品销售的“e农计划”已在扶贫领域深耕多年,由著名公益人邓飞联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发起。其CEO江其霖同样认为,需要“依靠媒体力量”,尤其是做公益扶贫时。“就算自己的力量不够大,也可以把这个事情更好、更多地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知道,参与我们、加入我们,贡献一些力量。”


中国人大教授、中国视协全媒体公益委员会副会长、秘书长雷蔚真认为,“传播可以很好地连接社会各界的资源去做创新型的公益,及项目搭建”。雷蔚真举例称,一家企业做了十年的西藏爱心行,做了各种公益项目,也有企业家、行业领袖和明星参与,媒体多有报道。“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做真人秀节目——有点像易居中国的项目——只要稍微改造,就能做出很大影响力。”雷蔚真称,明星资源和企业家资源、行业资源都可以加入进来,在资金、内容、主题有所分工。


据其介绍,6月24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全媒体公益盛典,联动了三种资源——媒体、公益机构以及有公益需求的企业。


“哪怕没有项目合作,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,我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,就能慢慢地搭建社会需求的项目。”雷蔚真说。


因为扶贫,天风证券获得了一些社会荣誉和认可,得到主流媒体关注。“这是很多企业或者金融企业做扶贫比较难达到的效果,如何做到呢?把握好时间节点,做我们该做的事情,做好我们的特色,做出差异化,这不是公关行为,而是媒体主动关注到我们。”在鞠彬彬看来,这对扶贫攻坚而言有益无害。


重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协作


企业跨界做扶贫,不可避免要与地方政府打交道。


鞠彬彬称,2017年初,20多个专家从北京、上海赶往湖北房县开讲座,碰上下雪,交通不便,但大家想尽办法连夜赶路,次日凌晨到了县城。“因为我们提前约好了县里龙头企业负责人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参加。”鞠彬彬称,当地领导知道此事,很受感动,说“你们做扶贫不容易”。


“对于金融机构来讲,和政府合作,让我们感觉自己由乙方变成了甲方,角色发生了变换,这很微妙。”鞠彬彬称,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度,“大家都是项目中的利益相关方,应共同把扶贫做好”。“不同地方政府的需求都不一样,比如新疆特别重视稳定的工作——我们看中一个企业不错,可以股改,制订了一个三年上市计划,他们说上市公司当然很好,但是股改不行,因为这里很多是少数民族的牧民,会影响他们的权益。而湖北房县的态度则是,扶贫不是需要捐钱,而是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,真正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。”


普拉地普·萨玛赫认为,在脱贫过程中和政府的合作非常重要。“在印度有很多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,他们可能就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,这可能是政府之前没有意识到的,一旦这个方案变得很成功,政府也会去学习,把它纳入到政府政策中去。”普拉地普·萨玛赫说,当社会企业探索出较好的模式时,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将其放大。“只有政府能在国家层面上推进,而我们只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做,双方需要很好地协作。”


“中国的精准扶贫,政府部门非常重要,起着主导力量。2020年之前要脱贫,所以政府对从人、政策到钱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,急迫心情超过了企业,”朱旭东认为,同地方政府的合作过程要非常透明。“政府在扶贫工程里面起到的角色,除了用资金支持以外,政策的制定、保证考核过程的规范和公正,都有作用。”